貧血患者護理要點范文
時間:2024-05-30 17:2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貧血患者護理要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內科、安全輸血、評估、應對措施
輸血是一種治療措施,可算是一種支持性與代償性的療法,出現場合包括了外科手術備血以防術中失血過多、嚴重貧血等[1]。輸血是內科中治療貧血者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輸血護理質量不僅僅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更關系著患者生命安全。而輸血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以及輸血過程中出現差錯導致的醫療糾紛等,往往成為輸血的不利因素。因此為保證輸血安全,在輸血前應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必要的解釋和簽訂同意書,了解貧血原因和輸血目的,做好針對性的輸血,遵守三查八對,仔細觀察輸血過程,嚴格執行輸血程序并做好相關記錄等[2]。現對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500例輸血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報道如下。
1資料與評估護理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12年9月500例輸血者,其中男性320例,女性180例,年齡在18至90歲之間,平均年齡52.6歲;急性貧血50例,慢性貧血450例;慢性貧血主要有缺鐵性貧血120例,再生障礙性貧血180例,地中海貧血100例以及由其他疾病所導致的慢性貧血50例;急性貧血主要有急性溶血性貧血21例,急性失血26例,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3例。
1.2評估護理
1.2.1評估要點①輸血前評估要點主要包括病史、臨床癥狀、輸血目的、輸血史、生命體征、血細胞計數、心肺功能、受血者血型、履行告知義務、對受血者及其家屬講解輸血治療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和引起的傳播疾病、HCV和梅毒等檢驗結果、受血者或其家屬是否愿意在同意書上簽名、需要用血量和血液成分、交叉配血結果、配套的輸血器材、對輸血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的應急處理等[3]。②輸血中評估要點包括不同受血者所需的輸血速度、
輸血通路是否通暢、輸血過程中有無不適、失血者血容量補充情況、是否有繼續失血、貧血者癥狀改善情況、生命體征是否平穩、室溫過高與輸血速度過慢對血液質量及輸血效果的影響、輸血速度過快是否導致心肺功能惡化、受血者在輸血過程中的合作程度以及不良反應的處理情況等。③輸血后評估要點主要包括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輸血目的是否達到、生命體征的變化、輸血記錄情況、導致輸血無效的因素、貧血等癥狀是否得到改善等。
1.2.2護理要點①輸血前的護理 護士在輸血前應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輸血的目的、輸注的血液類型等資料,有助于護士在輸血前合理安排輸注的順序、速度和時間,預計輸血中可能發生的潛在危險。護士應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針對病人及其家屬有關輸血的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需求,進行必要的輸血前心理護理,特別是要說明輸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對輸血的恐懼心理,增強對輸血治療的信心;向受血者及其家屬講明輸血可能發生的輸血不良反應及并發癥[4]。②輸血護理技術操作程序Ⅰ采血 據文獻報道,輸血失誤10%在于護士采樣,51%在血樣收集和管理。護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標本前,必須事先將試管貼上條型碼或交叉配血通知單上的聯號;檢查病人在輸血前,是否已檢測輸血前五項,醫生是否已履行告之義務,并按要求簽定輸血治療同意書。準確、無誤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標本[5]。抽血完畢,應記錄采血時間,并將標本盡快送輸血科或血庫。Ⅱ取血 護士接到取血通知,應盡快到輸血科取血,與輸血科工作人員共同核對輸血科的登記、交叉配血單、血袋標簽等內容,并仔細檢查血液質量。確認無誤后應簽名并登記取血時間,以備查驗。Ⅲ輸血取回血液后,應盡快輸注。有文獻報道,床邊核對環節失敗,占所有輸血操作程序錯誤的25%。護士在病人床前應嚴格、認真履行“三查八對”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質量和輸血裝置是否完好;對姓名、床號、住院號、血袋號、血型、交叉配血實驗結果、血液種類和劑量。所以輸血前必須由兩名醫護人員進一步仔細核對有關信息,特別是對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認真核實,確認無誤后方可輸血,并記錄核對和輸血護士的姓名及輸注時間,以備查驗。在輸血過程中必須經常詢問病人有無異常感覺,以盡早發現異常情況,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對輸血的恐懼。
2結果
500例貧血者輸血后無任何差錯和糾紛產生,均得到理想的輸血效果,其中僅有1例產生輕微的輸血反應,經治療處理后得到緩解。見表1
輸血后受血者的反應情況例(%)
貧血癥狀 例數 輸血反應例數 反應率
慢性貧血 450 0 0.00%
急性貧血 50 1 2.0%
3討論
輸血是一種治療措施,可算是一種支持性與代償性的療法,出現場合包括了外科手術備血以防術中失血過多、嚴重貧血等。輸血是內科中治療貧血者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輸血護理質量不僅僅影響臨床治療效果,更關系著患者生命安全。而輸血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反應以及輸血過程中出現差錯導致的醫療糾紛等,往往成為輸血的不利因素[6]。因此輸血過程中應采取有效的措施來防止這些不利因素的產生,降低輸血后的不良反應率。針對這些因素,采取的應對措施主要有①熟悉患者整體情況及護理要點,充分了解受血者的病因等情況,以便做出準確的分析判斷②掌握常用血液制劑貯存條件和輸注的要求,正確的貯存可有效避免血液制品細菌繁殖,防止功能的喪失③嚴格遵守輸血護理技術操作程序④掌握輸血中的相關知識⑤提高護士輸血技能與法律意識。
參考文獻
[1]丁國良,趙樹華,王珍.實用輸血學[M].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7:167.
[2]魏小斌.輸血人為誤差和輸血安全[J].中國輸血雜志,2005,18(3):251-253.
[3]段磊.護理學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80-383.
[4]張印則,章昊,孟慶寶,等.臨床輸血規范管理化的必要性及其解決方案[J].中國輸血雜志,2008,21(3):214-215.
篇2
【摘 要】目的:對案例導入方式應用到內科護理教學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方法:選取12級的60名學生為觀察組,選取11級的60名學生為對照組,比較兩組學生測試成績。結果:以糖尿病護理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為例對比兩組學生階段測試成績,觀察組學生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顯著性(P<0.05);且學生反饋案例導入方式教學可顯著提高學習興趣、教學參與程度和提供展示自己想法的平臺。結論:案例導入方式可顯著提高內科護理教學效果,提高學生成績。
關鍵詞 案例導入方式;內科護理教學;教學效果
目前,護理教育的主要目的為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專業態度、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高層次的認知技能和組織能力等。在整個護理學中內科護理為核心主干課程,為各專科護理基礎。同時,內科護理教學方法的改善,對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案例導入方法教學,將實際和理論相結合,繼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指引學生追求和探索所學專業,進而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進一步了解案例導入方式應用到內科護理教學的效果進行研究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12級的60名學生為觀察組, 年齡18—24歲(21.01±2.01) 歲;選取11級的60名學生為對照組,年齡19—24歲(21.51±1.96)歲。兩組學生年齡、已學課程和基礎文化等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通過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1.2.2觀察組:通過案例導入方式進行教學,其教學過程包含以下幾方面,①根據教科書內容布置學生預習,并讓學生以作業的形式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因”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的典型臨床表現”上交。②課堂上教師應先集中對學生講解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相關知識,之后選取1例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疾病發展錄像放映,對案例中的要點進行總結。③每組學生6—8名,指引其進行討論,討論內容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幾次實驗室檢查項目是什么”“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身上出現了哪些典型臨床表現”“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應如何進行護理”,根據患者發言狀況進行糾正和點評。④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表現擬制一份護理計劃書。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學生階段測試成績和觀察組學生對案例導入方式反饋,通過案例導入方式教學的章節實施階段測試,試卷滿分為100分,包含名詞解釋、填空、簡單題和案例分析等內容,得分越高,患者對知識掌握的越好。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選學生資料,用“x±s”表示正態計量資料,為t檢驗。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為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兩組學生階段測試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以糖尿病護理和再生障礙性貧血護理為例對比兩組學生階段測試成績, 觀察組學生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1:
2.2分析觀察組學生對案例導入方式教學的反饋
觀察組學生對案例導入方式教學的反饋見表2:
3.討論
通過本次研究顯示,案例導入方式教學可顯著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參與教學程度,證明,案例導入方式教學可調動學生自主能力。基于中專課程設置的限制,因此,學生不能臨床見習和實習,進而不能全面了解醫院的工作。同時,學生對課堂教學具有較低的學習興趣,傳統的教學方式為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因此教學效果較差。案例導入方式教學可有效避免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弊端,其指引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討論案例等,將重點和難點消化在自主學習探索過程中,將被動的學習變為主動的學習,提高學習興趣。除此之外,案例導入方式教學可促使教師發展,該種教學方法力求真實,選取典型案例,并編有明確目的和啟發性,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教師在編寫案例時,應有明確的目的性,突出教學內容,并客觀和真實的啟發學生臨床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本次研究中,通過案例導入方式教學的階段測試成績顯著高于傳統教學方法教學的,差異有顯著性(P<0.05)。綜上所述,在對內科護理教學時案例導入方式獲得良好效果,提高學生階段測試成績,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讓學生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成為學習的主導。同時同多媒體教學工具相結合,將病患狀況呈現在學生面前,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和理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篇3
慢性骨髓炎多數是由急性骨髓炎遷延來的,是由于急性骨髓炎未能徹底治愈遺留下死骨,無效腔,分泌物,以及竇道,和瘢痕,長期不愈,反復發作,少數病人是由低毒性病菌引起的。開始表現即是慢性過程。多數病人都有貧血,消瘦,營養不良,急性發作時患肢有紅腫熱痛,壓痛明顯 ,結合以上癥狀護理要點如下:
【病情觀察】
1 應每日測量、記錄體溫、脈搏、呼吸,發現有異常時應及時癥處理。
【護理措施】
1、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加強基礎護理,做好口腔衛生,經常翻身,預防褥瘡。
2、注意患肢疼痛、如遇急性期應抬高患肢,下肢用枕墊起,上肢用三角巾懸吊,以利靜脈回流,減輕腫脹。為了限制患肢活動,減少疼痛和減輕炎癥,防止病理性骨折,一般用石膏托或皮膚牽引固定患肢。石膏固定及牽引要注意肢體血液循環,凡發現肢體皮膚發紫、發冷、腫脹、麻木等,說明有血液循環障礙,應找醫生及時處理。
3、慢性骨髓炎沒有急性的全身癥狀,主要有面色蒼白、消瘦等營養不良表現。可協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功能鍛煉,如讓其散步等,炎癥控制后,應指導和協助病人進行關節活動,防止關節強直及肌肉廢用性萎縮,恢復運動功能。
4、注意調理患者飲食,多食滋補肝腎及補氣養血的食品,如動物肝、腎、瘦肉、牛奶等,提高機體素質,增強抗病能力。糾正營養不良:慢性骨髓炎病程很長,長期消耗,容易造成體質弱,貧血。手術前應加強營養,以增強病人抵抗力,鼓勵病人多吃高蛋白、高熱量的飲食,如糖、雞蛋、牛奶等,同時補充大量維生素C, B 。
5、因病程長、反復發作,患者易產生苦悶、悲觀等情緒,所以應注意心理護理,精神上多加安慰,使之精神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復健康。
6、根據醫囑用藥,并做好用藥護理
7、出院后注意不要劇烈運動,堅持治療,防止復發。
篇4
關鍵詞 克羅恩病;治療;護理
克羅恩病又稱局限性回腸炎、局限性腸炎、節段性腸炎和肉芽腫性腸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癥性疾病。好發于末端回腸和右半結腸。以腹痛、腹瀉、腸梗阻為主要癥狀,具有發熱、營養障礙等腸外表現。病程多遷延、反復、不易根治。本病國內臨床資料少見。
1資料與方法
患者,男,38歲,因慢性腹痛、腹瀉2年入院檢查治療,入院時神智清楚,精神差,呈貧血貌。經實驗室檢查,腸道x線檢查,內鏡及粘膜活組織檢查等一系列臨床檢查確診為克羅恩病。
2治療
2.1一般治療
加強營養、改善貧血與低蛋白血癥,糾正代謝紊亂。同時予抗膽堿藥,止瀉藥及廣譜抗生素。
2.2藥物治療
2.2.1氨基水楊酸制劑
適用于慢性期和輕,中度活動期病人,也可用作緩解期或手術后的維持治療。SASP在腸道內由細菌分解為5-ASA和磺胺吡啶。前者是SASP的有效成分,主要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而減輕其炎癥;后者能引起胃腸道癥狀,白細胞減少、皮疹、異常等不良反應。治療劑量為4~6g/d,分4次服用,3~4周見效,病情緩解后逐步減量至1~2g/d,維持1~2年。
2.2.2腎上腺皮質激素
用于中、重型或暴發型患者。強的松40~60mg/d,10~14天后75%~90%患者癥狀緩解,后逐漸減量至5~15mg/d,維持2~3個月。用藥過程中警惕腸穿孔、大出血、腹膜炎等并發癥。長期激素治療應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
2.2.3免疫抑制劑
對以上兩種藥物無效者,可用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6-MP、環胞素、MTX等。硫唑嘌呤和6-MP能競爭抑制嘌呤核糖核苷酸的生物合成,常用劑量為1.5mg/d,起效時間約為3個月。此類藥物副作用有胰腺炎、骨髓抑制、肝損害等,并有誘發腫瘤的可能,不適合腫瘤高危人群及妊娠婦女。
2.2.4某些抗菌藥物如甲硝唑(10~15mg/d)、環丙沙星(500mg/d)對控制病情有一定療效,且對并發癥也有治療作用,甲硝唑對肛周瘺管療效好,喹諾酮類對瘺有效。
2.3手術治療
對內科治療無效及合并有嚴重并發癥者可選擇外科手術切除病變部分腸段。
3護理
3.1心理護理
患者因病程長,反復發作,有焦慮、恐懼等復雜情緒。應主動關心患者,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特點、治療方法、注意事項,鼓勵安慰患者,消除其焦慮、恐懼心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了解家屬的想法,指導家屬在治療及生活上支持、鼓勵患者。
3.2飲食護理
患者因長期腹瀉等慢性消耗,營養低于機體需要量,應注意飲食調理和營養補充,予高營養低渣飲食,同時予葉酸、維生素B12等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必要時輸血、血漿、白蛋白、復方氨基酸,甚至要素飲食、TPN。
3.3腹痛護理
傾聽患者主訴,正確評估疼痛程度及性質;鼓勵安慰患者,向其解釋疼痛原因,協助取舒適;利用音樂分散注意力等非藥物止痛方法;必要時,遵醫囑使用止痛劑;疼痛間隙期間,充分休息,保持良好體力。
3.4腹瀉護理
觀察并記錄大便的次數、顏色、量,評估腹瀉程度;注意保護肛周皮膚,使用后用溫水清洗;飲食宜易消化、少渣,忌生冷、刺激性食物,多飲水;按醫囑補充液體及抗生素。
3.5藥物治療的護理
告知患者用藥的名稱、劑量、用法、療效及不良反應,應用SAPA者注意觀察胃腸道副作用,囑其多飲水,定期檢查尿液;加用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患者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鉀、血鈣等,嚴密觀察是否有骨髓抑制現象,是否誘發、加重感染與潰瘍。
篇5
[關鍵詞] 高齡產婦;妊娠;尿路感染;危險因素;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1-0020-03
妊娠是大多數女性所必經的生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受到激素的影響,孕婦的尿液排出速度減慢,容易造成細菌繁殖,從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幾率。特別是在妊娠后期,增大的子宮會對輸尿管造成壓迫,進一步加重尿流不暢,增加感染的可能[1]。而為了不影響胎兒的生長和發育,很多孕婦在感染之后不能或者是不愿意用藥,這就更體現了預防的重要性。本研究對1 242例有尿路刺激癥狀的高齡孕婦妊娠期感染情況進行回顧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有尿路刺激癥狀的高齡孕婦1 242例,年齡(35~43)歲,平均(38.48±2.18)歲。所有孕婦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感,且排除糖尿病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腎功能不全患者以及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
1.2方法
根據研究結果,對2013年2~6月于我院行妊娠咨詢以及產前檢查的高齡產婦441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217例,觀察組224例,使其在上述研究中各危險因素均無明顯差異。對其中觀察組給予針對性的健康指導[4],在后期產檢過程中了解兩組孕婦發生尿路感染的情況,方法同前[2],請兩組孕婦對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
以患者有尿路刺激征,且實驗室檢查尿白細胞>5個/HP,尿培養病原微生物陽性。根據孕婦是否發生妊娠期尿路感染將其分為尿路感染組和非尿路感染組。其中尿培養的方法為常規進行外陰清洗,以碘伏原液進行消毒后留取清潔中段尿,放置在無菌試管中送檢。經過離心和沉淀處理之后,將沉淀物在血瓊脂平皿中進行接種,并放置在(24~48) h的溫箱內進行培養[2]。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包括年齡、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生育情況、妊娠期性生活史、尿路感染史進行調查和統計,通過血常規檢查了解孕婦的血紅蛋白水平,并進行記錄[3]。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對上述情況進行單因素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2.1 妊娠期尿路感染單因素分析
經單因素分析,尿路感染者受教育程度明顯低于非感染者,妊娠期有性生活、有尿路感染史、合并貧血者明顯多于非感染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妊娠期尿路感染多因素分析
經Logistic回歸分析,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妊娠期是否有性生活、有無尿路感染病史、是否貧血均是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P
表2 妊娠期尿路感染多因素Logistie回歸分析
2.3 護理效果
觀察組孕婦發生尿路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對護理感到非常滿意和滿意者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討論
尿路感染是妊娠期常見的感染,發生率約在10%左右。這與妊娠之后女性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情況有所改變,導致尿路平滑肌松弛,腎盂、腎盞以及輸尿管各段在骨盆入口以上都有所擴張[4],加上隨著子宮的不斷擴大,對膀胱和輸尿管造成壓迫,機體排尿功能障礙,甚至還會發生膀胱輸尿管反流,在這種情況下,泌尿系統就成為病原微生物生長繁殖的良好場所[5]。加上與其他人群相比,孕婦泌尿系統中的氨基酸、葡萄糖以及水溶性維生素等物質相對較多,這又給細菌的生長和繁殖提供了充足的養料,因此感染幾率進一步提高。特別是高齡產婦,機體免疫力往往下降,更容易發生感染。
在本研究中,我們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相結合的方法,對1 242例有尿路刺激癥狀的高齡產婦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妊娠期是否有性生活、有無尿路感染病史、是否貧血均是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6]。這是因為受教育程度較高者,在妊娠之后往往愿意通過大量的閱讀、上網等途徑了解妊娠的相關知識和保健要點,因此對妊娠期尿路感染認識相對較多,自覺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預防[7]。妊娠期有性生活者性生活本身有可能將病原微生物帶至會,通過尿路逆行感染。曾經有尿路感染史的孕婦,在懷孕之后激素水平的變化,以及免疫力降低,都有可能導致原來攜帶的非致病性病原菌轉位致病性病原菌,引起尿路感染。血紅蛋白水平是評價是否貧血的重要指標,而貧血者多意味著營養狀況較差,機體抵抗力低下,在有外來微生物入侵時,或者是體內本身就攜帶潛在致病微生物時就有可能發生感染[8]。
我們在認識到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之后,對部分孕婦實施了健康教育,包括加強孕期保健,避免反復流產。注意局部衛生習慣,每天清洗外陰,并更換內褲。孕期避免性生活,或在性生活后排尿[9]。睡前排尿,睡眠以左側臥位為宜,以利于尿液引流,盡量避免采取仰臥位。合理進食,加強營養,糾正貧血,避免抵抗力下降。多進食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通暢。鼓勵患者多喝水,每(2~3)h進行一次排尿,加強對膀胱以及尿道的沖刷作用,從而避免或者是減少細菌繁殖[10]。在產前體檢的過程中,各項外陰或者是陰道的檢查操作均應嚴格無菌操作;提醒孕婦要重視尿路感染的篩查,如果尿液細菌培養為陽性,無論其是否有癥狀均應采取積極治療。通過上述指導,在2013年2月~6月期間于我院進行孕前咨詢及產前體檢的孕婦發生尿路感染者明顯降低,且由于患者感受到了護理人員的關心,其對護理滿意程度也明顯提高。
總之,高齡產婦妊娠期尿路感染與多因素有關,通過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降低妊娠期尿路感染率,并改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洪戰鋒. 輸管尿鏡在妊娠期輸尿管結石合并感染中的應用[J]. 健康必讀(下旬刊),2012,(2):62-62,55.
[2] 林萍,李泳,郭曉奎,等. UF-100尿液分析儀在篩檢妊娠早期婦女無癥狀尿路感染中的應用[J]. 檢驗醫學,2010, 25(1):46-48.
[3] 楊同懷,李倩,章靜,等. UF-500i型尿流式分析儀在篩查妊娠期無癥狀泌尿道感染中的應用[J]. 蚌埠醫學院學報,2013,38(2):208-209.
[4] 林萍,孫陽,李泳,等. 社區與院內婦女妊娠早期無癥狀尿路感染的篩選與分析[J]. 現代檢驗醫學雜志,2010, 25(1):109-112.
[5] 葉珊珊,邢秀偉. 非淋菌性尿道炎孕婦感染病原情況的調查分析及治療[J]. 中外醫療,2012,31(6):76-76.
[6] 李高輝,張莉,李世江,等. 輸尿管內置支架管治療妊娠合并腎絞痛40例報告[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2(21):135.
[7] 高少波,徐美玲,李欣,等. 個性化飲食和運動療法對妊娠期糖尿病母嬰結局影響[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2012, 48(6):533-535.
[8] 蔣莉,楊幼林,丁佳鋒,等. 妊娠期氧化應激水平及其與泌尿系感染的關系[J]. 中國醫師雜志,2013,15(4):490-492.
[9] Cocuzza M,Colombo JR Jr,Lopes RI,et al. Use of inverted fluoroscope's C-arm during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urinary tract obstruction in pregnancy:a practicable solution to cut radiation[J]. Urology,2010,75(6):1505-1508.
篇6
【關鍵詞】 小兒;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護理
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體內鐵缺乏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引起的一種貧血, 臨床上具有小細胞低色素性、血清鐵和鐵蛋白減少、鐵劑治療有效等特點[1]。本病不僅患病率高, 而且影響小兒的智力和正常的生長發育, 為減少缺鐵性貧血對小兒生長發育的影響, 本文對缺鐵性貧血的護理體會做如下報告。
1 臨床資料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60例。年齡:6個月~13歲, 喂養史:未及時添加輔食42例, 其他原因18例;生產史:早產及低體重兒13例, 正常出生兒47例;貧血程度:輕度貧血(血紅蛋白110~90 g/L)44例, 中度貧血(血紅蛋白90~70/L)13例 重度貧血(血紅蛋白
2 缺鐵性貧血的護理
2. 1 護理要點
2. 1. 1 生活護理 觀察評估患兒的病情及貧血程度, 安排適當的活動。輕度貧血者, 應避免劇烈活動, 同時要保證充分的休息和足夠的睡眠;嚴重貧血者應根據患兒活動耐力情況制定活動強度、時間以及休息方式。嚴重貧血伴缺氧者應臥床休息、保暖、給予吸氧, 必要時遵醫囑給予輸全血或濃縮紅細胞以提高血紅蛋白水平[2]。因貧血患兒常有注意力不集中、坐立不安、易煩躁的情況發生, 應安排固定的照顧人員, 減少患兒哭鬧、焦慮, 減少小兒發生缺氧的機率。
2. 1. 2 飲食護理 缺鐵性貧血患兒大多食欲不好, 應向年長兒指出偏食、挑食的危害, 配合治療和護理。制定飲食計劃, 設計患兒愛吃、富含鐵質的菜單, 以達到治療貧血和糾正不良飲食習慣的目的。在糾正飲食習慣同時, 給予營養豐富、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逐漸增加高蛋白、高維生素、富含鐵質的食物, 以供機體有足量的鐵攝入[3]。
嬰兒應及時添加輔食, 6個月后應指導家長逐漸減少奶類的攝入, 以便添加輔食。添加輔食應注意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4個月或早產兒和低體重兒2個月開始供給蔬菜汁、果汁等;6~8個月可喂肉末、菜末、肝泥、魚泥、水果泥, 也可吃整個雞蛋;其中肉末為小兒常用輔食, 含鐵量和吸收率高, 可優先選用, 忌單一輔食。9~10個月的小兒每天可喂l~2次稠粥、1次薄面片湯等,逐漸增加食物的形式和種類。斷奶后不宜吃刺激性強的食物[4], 宜食用營養豐富且易消化的食物。一般嬰兒每天需7~10 mg的鐵質, 小兒其他各時期每天鐵質, 以飲食供給為主。根據小兒不同年齡喂哺含鐵豐富的食物。吃紅白豆腐(血豆腐), 可直接吸收血紅素(即鐵)。宜用鐵鍋炒菜,少用鋁鍋.以防鋁中毒引起的非缺鐵性小細胞貧血。富含維生素C、稀鹽酸、氨基酸、果糖等的食物有利于鐵的吸收。禁忌富含鐵的食物與可抑制鐵吸收的食物同時食用。提倡母乳喂養, 增強患兒的免疫抵抗能力, 減少感染。
患兒多厭食, 可給以少量多次喂養。經常調換食物, 以增加食欲, 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矯治貧血, 提高患兒機體素質。經飲食調整無效者, 應給予治療。
2. 1. 3 藥物護理 鐵劑是治療小兒缺鐵性貧血的特效藥, 應選擇溶解度大、易吸收的二價鐵鹽進行治療, 常用的鐵劑有:硫酸亞鐵和乳酸亞鐵、富馬酸鐵、葡萄糖酸亞鐵, 計量按元素鐵計算, 4~6 mg/kg·d, 分3次服用[5]。口服鐵劑時注意觀察:①口服鐵劑會引起惡心、嘔吐、胃部不適、腹瀉等消化道不良反應, 兩餐之間服用, 不僅可以減輕對胃黏膜的刺激, 也可以提高鐵的吸收。開始小劑量服用, 漸增至足量。②服用鐵劑時, 避免與抑制鐵吸收的物質同服, 禁忌與乳汁同時服用鐵劑, 以免乳汁中的磷酸與鐵結合, 既影響鐵的吸收,又影響乳汁中磷的吸收[3]。可選用富含果糖、氨基酸、維生素C等食物同服, 以促進鐵的吸收。③口服液體鐵劑應使用滴管或吸管服用, 加強口腔護理, 防止口腔感染。并說明出現黑便的原因, 以消除其緊張、焦慮心理。④鐵劑不能服食過多, 以免引起鐵中毒。
需要注射鐵劑者,注射前應計算補鐵劑總量, 避免致鐵中毒;選用深部肌內注射, 更換注射部位, 抽藥或給藥必須使用不同的針頭, 并以“Z”字形注射方式進行[2], 以防鐵劑滲入皮下組織, 造成注射部位疼痛硬結;不良反應除局部腫痛外尚可發生面部潮紅、惡心、頭痛、肌肉關節痛、淋巴結炎及蕁麻疹, 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注射時最好備用腎上腺素以便搶救。
服鐵劑后, 觀察消化道反應, 并對癥治療。同時應注意觀察鐵劑的療效, 鐵劑治療l周后血紅蛋白開始上升, 網織紅細胞數量增多, 可作為有效指標;用藥8~10周血紅蛋白達到正常之后仍需繼續服用鐵劑1個月, 以補足體內儲存鐵[6]。若無效者可考慮:患兒未按醫囑服藥;診斷有誤;病因治療不徹底;有腹瀉、腸蠕動過速, 影響鐵的吸收;藥片過期等[7]。
近年來國內外已開展間斷補鐵的方法。間斷補鐵的方法是每周補鐵一次或兩次與每日補鐵在改善貧血及鐵營養方面效果基本相同[8]。
2. 1. 4 預防感染 患兒由于貧血, 免疫功能低下, 易發生感染。所以應注意加強基礎護理, 預防控制感染。保持病室內環境溫度適宜, 每天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并每天用紫外線燈消毒病室, 減少探視人次, 搞好患兒個人衛生, 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原則, 預防感染。如有口腔感染的患兒應在飯前、飯后、睡前用生理鹽水或用漱口液交替漱口, 感染嚴重時用2%碳酸氫鈉溶液清洗口腔, 局部可涂抹金霉素甘油、中藥養陰生肌散、以及2%利多卡因止痛[9];有舌炎的患兒可用洗必泰漱口液或西地碘含化, 局部潰瘍者可用l%的龍膽紫涂抹[10]。囑咐家長在小兒每次便后用溫水洗凈肛周, 預防肛周感染;定時檢查大便, 驅蟲、防止寄生蟲感染;有呼吸道感染者應及時遵醫囑給予抗生素治療, 預防發生心力衰竭。
2. 1. 5 心理護理
2. 1. 5. 1 為消除患兒家長因對疾病預后的擔心引起的恐懼,護士應針對患兒的疾病對可能發生的各種預后向患兒家長進行說明, 使家長對孩子在治療期間可能發生的情況有所了解和準備。
2. 1. 5. 2 缺鐵性貧血臨床病程較長, 我們應向患兒家長講解疾病的特點和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治療要點和護理重點, 并交代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使家長對患兒治療有較為恰當的評估。
2. 1. 5. 3 多與家長交談,了解家長的心理特點, 讓家長愿意和護士訴說, 把護士作為知心人。同時, 護士恰當支持、鼓勵和撫慰等手段做好家長的心理護理。使治療順利進行。
2. 2 健康教育
2. 2. 1 做好疾病知識指導。首先使家長了解貧血產生的誘因。同時使患兒父母了解缺鐵性貧血的主要表現, 使患兒父母對缺鐵性貧血有一個初步的認識。
2. 2. 2 做好喂養指導。提倡母乳喂養, 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 傳授輔食制作方法。
2. 2. 3 科學膳食對預防缺鐵性貧血極為重要, 做到粗細糧及葷素搭配, 便能提高鐵的吸收率及蛋白質的互補作用, 小孩應養成良好飲食習慣, 不給幼兒喂茶水。牛奶喂養者必須加熱處理, 以減少因過敏導致腸道失血。
3 結果
通過精心護理, 60例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患兒未出現感染、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56例小兒全部貧血癥狀消失, 食欲恢復正常, 血紅蛋白達到正常水平, 其中40例2歲以下小兒血紅蛋白>110 g/L;16例2歲以上小兒血紅蛋白>120g/L。4例好轉患兒, 食欲增加, 無不良反應, 血紅蛋白水平回升20 g/L以上。
4 討論
小兒缺鐵性貧血一般通過合理的飲食調整可逐漸恢復正常, 如果經飲食調整后效果不明顯, 應遵醫囑給予藥物治療, 但同時不能忽略護理的重要性。在做好生活、飲食、藥物、心理和預防感染等護理的同時注意觀察小兒貧血恢復的情況, 及時發現問題, 并作出針對性的處理。通過以上精心護理提高了患兒的治愈率, 減少了并發癥的發生。再者做好家長的健康宣教工作, 讓家長、患兒了解到注意飲食平衡、不偏食的重要性;知道哪些食物中富含鐵質, 使其認識到本病對小兒身體的危害性及做好預防工作的重要性, 并對預防措施有所了解。從而有效地防治兒童缺鐵性貧血、降低其患病率。
參考文獻
[1] 崔焱.兒科護理學. 第4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2] 何國平, 喻堅.實用護理學.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7: 1928.
[3] 潘仙利.缺鐵性貧血患兒飲食護理.工企醫刊, 2002, 15(4):64.
[4] 珊丹, 李秀蘭.小兒缺鐵性貧血的護理.遼寧中醫學院學報, 2006, 8(1):80-81.
[5] 趙新民.小兒缺鐵性貧血的預防和治療.中國全科醫學, 2006,9(19):1584-1585.
[6] 張傳玲,孫艷秋.缺鐵性貧血患者的護理指導.哈爾濱醫藥, 2005, 25(3): 72.
[7] 寇偉莉.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的護理.實用醫技雜志, 2002, 9(10):781.
[8] 劉戌年, 李義民.每周一次補鐵與每日補鐵防治兒童鐵缺乏癥效果的比較.中華兒科雜志, 1998,36(1):48-49.
[9] 苗芙蓉.新生兒的口腔護理.中國保健營養:臨床醫學學刊, 2008, 17(22):34
篇7
【摘要】目的 通過對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精心護理,進一步認識老年患者實施外科手術的危險性及規范手術前后配合護理程序的重要性,提高護理配合質量,提出手術前后護理要點。方法 回顧100例老年患者實施手術前后的護理體會,總結臨床護理要點。結果 做好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安全和手術成功率。結論 掌握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配合要點與外科手術的成功是與手術前后正確而周密的護理配合分不開的。
【關鍵詞】老年患者 手術前后 護理
對于一個患者來說,不僅軀體發生某種病理變化,其精神狀態也隨著疾病的變化而變化。尤其對老年患者來說,不僅要經歷疾病的痛苦時期,更重要的是經歷手術,這突如其來的打擊,會給老年患者帶來極大的精神創傷和心理變化,這就要求我們醫護人員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身”“心”兼治,這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需要。隨著老年患者壽命不斷延長,需要手術者逐漸增加,年齡范圍和手術范圍也在擴大,手術危險性也在增加,手術能否順利進行,從而使得擁有滿意結果,手術前后護理配合發揮很重要的作用。我科自2008—2010年共施行各類老年患者手術100例,取得滿意效果,現將手術前后配合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病種100例;年齡65—69歲:55例;年齡70—79歲45例;手術種類主要來源于泌尿外科手術。
2 老年患者的生理特點
老年患者聽力差,反應慢,手腳不靈,行動不便,記憶力減退,對他們的護理要根據這些生理特點采取適當方式。如對老年患者進行治療時,按照“3”查“7”對內容仔細地查對病人,詢問時語言清晰熱情,消除患者對治療時的緊張心理。
3 老年患者的心理特點
老年患者一方面由于各種生理功能衰退,器官結構發生變化,體弱多病,情緒低落,心理機能逐漸衰退,怕孤獨,怕寂寞;另一方面患者經歷了幾十年的生活和社會實踐,特別喜歡周圍的人尊敬他們,恭順他們,對護理的要求也較高。所以我們就要關心和尊重老年患者,應通過誠摯和具有說服力的語言,解除患者的思想顧慮,談話態度和藹,語言清晰,反復解釋,不急不躁,直到對方聽懂為止。
4 老年患者手術前的護理
4.1 做好心理護理,應向患者講解手術治療的優點及護理知識,消除患者對手術的顧慮,確立治療信心,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接受手術治療和護理。
4.2 保持病房床鋪整潔,對尿失禁、尿漏及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我們要做到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床褥和衣褲,保持病床整潔,使老年患者心情舒暢。
4.3 對留置導尿管的老年患者,應加強尿管的護理,防止尿路感染,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鼓勵患者多飲水,使尿量增加。
4.4 對手術前合并感染的老年患者,應給予抗生素治療,增強老年病人抵抗疾病的能力。
4.5 對年老體弱者,應注意是否有其他并發癥,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進行護理,待病情好轉后再行手術治療。輸液速度不可過快,隨時觀察病情,聽取患者主訴,防止意外。
4.6 由于老年患者胃腸功能減退,對經腹腔手術的病人,應認真做好術晨的清潔灌腸,保證腸道空虛。同時認真做好術野皮膚的清潔工作。
4.7 對行動不便的老年患者,應督促患者保持個人衛生,協助患者保持皮膚清潔,以防止褥瘡的發生。
4.8 合并高血壓、心臟病的老年患者,盡量將病人安置在小房間內。保持室內安靜,減少探視人員,叮囑其家屬不要當著患者過多的議論病情,以免增加思想負擔。如隨時有發病的可能,不得讓病人獨自離開病室,以保證安全。
4.9 對嗜鉻細跑瘤病人,術前護理應盡量減少搬動病人,避免腹部加壓,以減少對血壓的影響。密切注意血壓、脈搏的變化,發病期隨時測量,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準備好搶救藥品及用物。做各項檢查,如拍片、透視、心電圖等,護士應陪同前往,以防發生意外。
5 老年患者術后的護理
5.1 靜脈輸液的配合
老年患者血管脆性大,充分暴露,盡量保證一次穿刺成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嚴格控制好出入量,了解血容量多少,及時為醫生提供以上信息;老年患者體質弱,并可能患有一項或多項基礎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等,應建立兩條靜脈通道,心功能不好要特別注意輸液速度的調節,防止發生心衰。
5.2 褥瘡護理
老年患者的皮膚從生理上來看,功能下降,皮膚組織水分減少,微循環及組織供氧量降低,彈性纖維的退行性改變使得彈性變弱,特別是瘦型老年患者,要注意骨骼隆突出四肢墊海綿或膠墊,定時檢查,按摩身體受壓部位,防止皮膚損傷。
5.3 心電監測
老年患者術后用心電監護,及時給予低流量吸氧,嚴密觀察變化,如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心律改變,及時通知醫生做好急救準備。
5.4 呼吸監測
局麻手術患者,因術前用鎮靜藥,術后進入睡眠狀態,護士要經常巡視患者,老年患者特別是肥胖者最好不要處于睡眠狀態,嚴密觀察呼吸的快慢,深淺是否規律,有無舌后墜的聲音,發現異常及時處理。
5.5 尿量監測
護士應準確記錄出入量,尿量監測極為重要。護士用量杯定時測量尿量,為補血補液提供依據。如無尿及時報告醫生,考慮血容量不足,尿管不暢通時,應及時檢查尿管連接是否正確。
5.6 防止老年患者手術后感染發生率高于年輕人,這是因為老年患者中營養不良所占比例高和免疫系統功能低下所致[1]。如手術前后加強營養,防止感冒,室內通風良好,溫度、濕度適宜,嚴格各項無菌技術操作等。
5.7 原發病的護理
積極控制血糖、血壓、使術后血糖控制在7.0—11mmol/L,血壓控制在130-140/70—80mmHg,積極糾正貧血、低蛋白血癥,加強呼吸道管理,定時翻身、拍背,鼓勵有效咳嗽、深呼吸、防治肺炎,肺不張的發生,加強引流管護理,保持引流管通暢,觀察引流液量的變化,引流管脫落及時更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對煩躁不安的患者,需按時使用鎮定劑,本組100例老年患者經積極治療,癥狀得到控制。
6 體會
通過對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配合,我們體會到:術前認真細致精心的護理及心理護理;術后輸液的控制,呼吸、尿量、心電監測、防褥、防止感染、原發病的護理等,可提高手術患者安全和手術的成功率。掌握老年患者手術前后的護理配合要點與外科手術的成功是與手術前后正確而周密的護理配合分不開的。
篇8
【關鍵詞】靜脈輸液;患者;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0-1761-01
靜脈輸液是臨床中最常用最常見的護理操作之一,我們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有關輸液的理論知識和技能,在治療疾病、保證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過程中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行靜脈輸液8230例次,發生故障90例。
1.2護理方法及要點
1.2.1兒童及婦女患者,皮膚薄嫩,血管多數過于細小,呈花紋狀,穿刺時宜選用細小的針頭并可在穿刺前做好局部準備,例如,可用熱毛巾濕敷手背,使血管充盈易于穿刺。穿刺成功后,要固定好穿刺點下方的皮膚,防止血管被牽拉滾動,同時做好針柄固定以防針尖滑出血管外。
1.2.2年老患者的血管本身彈性較差,血管堅硬易滾動,穿刺時要扎止血帶距離穿刺點近一些,左手拇指固定血管下端,金針角度為30度,采用梁孝梅等研究的負壓進針法。[1]
1.2.3失血或休克患者的血管空虛,扁平,不充盈,在穿刺前需熱敷,按摩,輕拍局部血管使其充盈;穿刺時用上挑進針法。營養不良、貧血、慢性消耗性疾病病人的血管脆性高且充盈不良,亦可按上述方法穿刺,且亦細小針頭。
1.2. 4浮腫肥胖的病人血管觸之有彈性感,用止血帶后血管不易看清,我們護理人員要精煉穿刺技術,盡量縮短扎止血帶的時間和壓力,按楊梅主張的[2],讓患者的手在穿刺時自然放置,護理人員用左手將患者被穿刺的手固定成背隆掌空的握杯狀手,進行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1.3穿刺后出現意外癥狀的護理
1.3.1血管疼痛:由于長期多次穿刺,寒冷或低血壓引起,遇到這種情況,應給予局部熱敷和全身保暖,也可在輸液過程中給予局部血管保暖。
1.3.2藥液外漏:由于各種原因針頭脫出或刺破血管致使藥液漏入皮下所致,發現此情應重新穿刺。如果一般的藥物外漏發生后,可在24―48小時給予熱敷,以幫助吸收。如果刺激性強的藥物,可立即用普魯卡因局部封閉,以防組織壞死變性。
1.3.3局部疼痛:要檢查針頭位置是否固定牢固,針柄固定是否合適,可適當放慢輸液速度,避免穿刺部位針頭活動。有些藥物如;甘露醇、氨基酸和含鉀溶液在輸液時都會引起局部疼痛,可根據具體情況給患者以解釋和處理。
1.3.4穿刺部位出血:由于凝血功能障礙,靜脈硬化或拔針后壓迫不良所致,拔針時應壓迫局部靜脈穿刺點,以防出血,不要在已破的血管處穿刺輸液。拔針時不將輸液閥(調節器)并閉,左手拇指輕輕按在無菌輸液貼上,然后在距針翼約1cm處將輸液管反折,用右手拇指、食指將其捏緊,快速將針拔出,同時左手拇指迅速按壓,將針插入莫菲氏管上部的瓶塞內,以免銳器外露傷人,拔針前不關閉輸液閥,可以防止血液回流,反折輸液管可防止血液流出滴在床單或地面上,造成更大的污染,特別是傳染病病人的血液 。
1.4輸液過程的護理
1.4.1根據液體質量應注意:先輸濃度高的,后輸濃度低的液體,先輸鹽溶液,后輸糖溶液,輸入含鉀液體要控制速度和濃度,以防血鉀過高和局部疼痛。輸脫水劑時宜快,否則達不到藥效。輸入對血管刺激性較強的藥物時濃度不宜過高,速度不宜過快。輸升壓藥物時要隨時測量血壓,調整速度。
1.4.2 輸液過程的觀察:輸液時突然發冷或發熱,體溫升高時應立即停止輸液,更換新的輸液器和可靠性液體。持續輸液24小時以上應更換輸液膠管,輸液過程應注意三勤,勤看有無反應,勤問有無不適,勤查有無異常。切不可穿刺成功后就認為大功告成,而掉以輕心。
1.4.3 及時處理輸液過程故障:如果發現液體不滴或輸液不暢,應仔細查看原因,及時正確處理。如果發現針頭阻塞,應拔出針頭更換新針頭另選靜脈進行穿刺。處理故障后要給病人解釋安慰,防止病人過分緊張。
2效果
患者8230例,對輸液全過程較滿意,提高了他們對醫務人員的滿意度,為醫院爭取了好的聲譽和社會經濟效益。
3討論
臨床上,在給患者輸液的過程中,雖然各個步驟都按輸液常規做到位,但仍會出現液體不能正常滴注的情況,而使患者感到不安。因此,做好靜脈輸液患者的護理,對減輕患者的痛苦,增強護患關系,提升患者對醫務人員的滿意度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篇9
1.1一般資料:自2005年1月-2008年1月共收治妊高征患者150例,發生產后出血者40例,約占26.7%,其中初產婦33例約占82.5%,經產婦7例約占17.5%;而產后出血發生在2h以內者37例,約占92.5%,產褥期3例,約占7.5%。
1.2產后出血診斷標準[1]:胎兒娩出后產婦24h內出血量超過500ml者。
1.3方法:對產前、產時及產后嚴密監護,并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積極處理好三個產程。
1.4結果:40例產婦中有兩例經積極救治后仍出血不止,行子宮全切術,余全部治愈出院。
2觀察及護理
2.1心理護理本組資料中初產婦占82.5%,由于產婦缺乏一定的醫學知識和分娩經驗,加上對自己的病情不甚了解以及宮縮引起的疼痛等因素導致臨產后精神緊張,不能很好地配合而導致產程延長。因此,護理人員應在產前將精神緊張對血壓的影響、分娩過程中配合宮縮用力的方法、呼吸的自我調節等知識用安慰、鼓勵的方式,講解給患者,增強其對順利分娩的信心。
2.2產程監護:患者進入第一產程時嚴密監測產婦的血壓、脈搏、尿量、胎心及宮縮情況。血壓高者應遵醫囑應用鎮靜劑及降壓藥,以防子癇的發生。應用縮宮素時要專人守護,確保產婦安全,并指導產婦合理休息及補充能量;進入第二產程后嚴密觀察宮縮及胎心情況,嚴格無菌操作,正確掌握會陰側切指征和時機,指導產婦正確應用腹壓,避免胎兒娩出過速導致產道裂傷。合理限制第二產程時間,正確處理第三產程是控制產后出血的關鍵[3],胎兒娩出后及早應用宮縮劑,注意胎盤剝離征象,正確協助胎盤娩出。在接產過程中應密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準確測量出血量。如2h內出血量大于200ml者,應積極查找原因給予急救處理,同時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子宮收縮情況、宮底高度,陰道出血量等,并囑產婦要及時排空膀胱。
2.3急救護理2.3.1妊高征患者一旦發生產后出血立即就地搶救,取頭低足高位,大流量氧氣吸入,并迅速建立靜脈通路,盡快恢復患者的有效循環血量。同時密切觀察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顏色、神志等變化,并準確記錄出入液量。
2.3.2迅速準確地執行醫囑:及時查找出血原因,給予有效止血。如因宮縮發力所致出血者,首先應按壓宮底,排出積血塊以免影響宮縮,同時按摩子宮,刺激子宮收縮,及時應用宮縮劑;若宮縮好但仍出血較多時可考慮其他原因,如系軟產道損傷應立即在無菌操作下行縫合術;如系胎盤因素,給予導尿排空膀胱后在無菌操作下取出胎盤或行清宮術;如果是凝血功能障礙所致出血,應積極行抗凝治療。經上述措施積極治療后仍出血不止者,做好術前準備行子宮全切術以挽救產婦生命。
2.3.3做好心理護理:產后出血患者對出血有恐懼心理,在積極搶救的同時,應做好產婦及家屬的安慰解釋工作,態度要熱情、耐心、細心,講明出血原因,解除患者緊張心理,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療。搶救人員應表情鎮定,沉著果斷,工作有序,遵守保護性醫療制度,不隨意說出對預后或搶救不利的語言,以免給患者以精神打擊而發生意外。
2.3.4預防感染:產后出血患者由于貧血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以及多種侵入性操作而容易發生感染,所以應認真監測體溫、惡露、血常規情況,及時發現感染征象,遵醫囑應用抗菌素,并注意保持環境清潔,室內空氣流通。體溫正常穩定后,囑產婦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含鐵豐富的食物,以補充營養,糾正貧血,增強機體抵抗力。
3討論
妊娠期高血壓患者一般都有低蛋白血癥、各臟器水腫、子宮肌纖維收縮力差,加之用硫酸鎂解痙,更易抑制宮縮引起產后出血。產后出血是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最嚴重的并發癥,短時間內大量出血,可迅速發生失血性休克,嚴重者危及產婦生命。因此,針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應詳細詢問病史,尤其是家族史,以確定患者為原發性高血壓還是繼發性高血壓引起的疾病,以便治療。積極推行孕期健康教育,切實開展產前檢查,做好產前保健工作。通過孕期宣教,促使孕婦自覺從妊娠早期開始做產前檢查。定期檢查,及時發現異常,并給予治療和糾正,減少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率。加強產前、產時、產后護理,了解產婦的心理狀態,做好心理護理,積極處理好三個產程。對存在產后出血危險因素的產婦,應做好交接班,詳細交待病情、用藥及觀察要點,做到環環相扣達到預防目的,全面降低孕產婦和圍生兒發病率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樂杰.婦產科學,第5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14-123
篇10
【關鍵詞】 大腸癌; 圍手術期護理
中圖分類號 R735.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3)35-0119-02
大腸癌包括結直腸癌和結腸癌,是常見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也是我國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對我國人體的身體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根治性手術是大腸癌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必須重視圍手術期處理,做好術前準備,減少術后并發癥,從而提高治愈率。回顧性分析50例老年大腸癌患者的護理資料,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大腸癌患者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60~73歲,平均66.5歲。其中直腸癌22例,結腸癌28例。50例患者術前均經電子腸鏡檢查、組織病理活檢確診為惡性腫瘤。術前合并高血壓15例,慢性支氣管炎2例,冠心病3例,糖尿病5例。50例老年大腸癌患者完善相關檢查進準備后,均在靜脈復合氣管插管麻醉下行腸癌根治術。
1.2 圍手術期護理
1.2.1 術前護理
1.2.1.1 緩解不良心理 術前絕大部分患者會出現悲觀、恐懼、焦慮等心理反應,這不僅給患者帶來心理壓力,而且會干擾手術與麻醉等醫療活動的順利實施,從而間接地影響治療效果[1]。因此,護理人員要以真誠的態度、中肯而溫和的語言主動與患者多溝通,貼切、合理地介紹疾病知識,加強有效的心理疏導,使患者對手術治療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以最佳的心理狀態迎接手術,以積極的態度依從治療、配合護理工作,有質量地落實各項護理措施。
1.2.1.2 做好手術相關檢查 詳細說明各種相關檢查,如肝腎功能、出凝血功能、血常規、血糖測定、生命體征,X線胸片、B超檢查,必要時行CT檢查等,還有檢查的目的、配合及注意事項。
1.2.1.3 術前準備 遵醫囑按時做好術前各項準備:(1)嚴格的腸道準備,術前3 d遵醫囑給予腸道抗菌素,如慶大霉素8萬U,3次/d,甲硝唑0.4 g,3次/d;術前3 d給予營養豐富的流質飲食,忌食使腸道產氣的奶類及豆類流質飲食,以免腸道產生過多氣體,引起患者腹脹不適。(2)根據檢查結果及患者身體情況,適當補充全胃腸外營養,對貧血患者及時輸血,對低蛋白血癥患者輸入人血白蛋白,及時糾正貧血及低蛋白血癥,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加對手術的耐受力。(3)根據檢查結果,對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要及時治療慢性病,本組有5例糖尿病患者,術前將空腹血糖控制在8.0 mmol/L,2例慢性支氣管炎患者術前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癥,15例高血壓患者術前用藥物將血壓控制在130/80 mm Hg。以保證手術成功率,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1.2.1.4 健康知識宣教育 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告訴患者疾病的發生、發展及轉歸,目前治療的方法,術后康復過程,在康復過程中需要患者配合的要點,如要求患者掌握在床上翻身、深呼吸、有效排痰保暖等方法。
1.2.2 術后護理
1.2.2.1 保持呼吸道通暢 麻醉未完全清醒時給予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2],防嘔吐物反流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給予持續低流量氧氣吸入,以增加新氧飽和度。
1.2.2.2 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嚴密觀察患者神志、血壓、脈搏、呼吸、中心靜脈壓及新氧飽和度的變化,每1小時觀察記錄一次,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1.2.2.3 待生命體征平穩,病情允許后給予有效的低坡半臥(30°),以利呼吸,減輕腹部切口張力,減輕切口疼痛,便于各種管道的引流,促進胃腸功能恢復。
1.2.2.4 各種引流管道的護理 將引流管分別標識,妥善固定,以防扭曲受壓、堵塞、脫落,保持引流管通暢及有效負壓,護理人員詳細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性質、量、色等[3]。
1.2.2.5 鼓勵患者早期活動 麻醉清醒病情允許后協助患者早期床上活動,每2小時翻身一次,翻身時注意引流管固定,避免牽拉、脫落。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以促進胃腸功能快速康復,防止靜脈血栓形成和褥瘡發生。
1.2.2.6 腸造瘺口的護理 術畢根據造口的大小選擇適合的造口袋,為了便于觀察造口周圍皮膚及黏膜血運、排便情況,要求造口袋無色透明。在護理過程要隨時觀察造口有無壞死、水腫、狹窄及造口周圍皮炎等并發癥,正常造口外觀為粉紅色、表面平滑且濕潤,突出皮膚1~2 cm[4]。本組共有8例造口患者,護士在更換造口袋時一邊講解,一邊示范。講解更換造口袋的護理知識及注意事項,示范更換造口袋的手法及技巧,讓患者及家屬盡快掌握護理造口袋的要領及方法,8例造口患者在出院時基本掌握造口的護理。
2 結果
50例患者在圍手術期有2例出現肺部感染,均為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感染率為4%,經及時采取有效護理措施配合對癥治療痊愈。2例出現切口感染,感染率4%,其中1例為身體肥胖者脂肪液化引起感染,1例為糖尿病患者,2例均延遲愈合。本組患者在圍手術期未出現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時間10.5 d,全部康復出院。
3 討論
筆者所在科在圍手術期護理體會如下:(1)做好心理護理,一方面贏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有安全感,消除或減輕患者心理壓力,以積極的態度依從治療、配合護理工作,有質量地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另一方面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消除或緩解了抑郁、不安、焦慮、甚至恐懼心理,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戰勝疾病的信心。(2)完善相關檢查、治療慢性病、加強營養等是保證手術順利、提高免疫力、增加抗病能力、減少并發癥、快速康復的基礎。(3)健康宣教可以滿足患者對疾病知識的需要,提高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有利患者術后康復。(4)術后保持呼吸道通暢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關鍵;觀察生命體征變化是保證患者術后安全的重要環節;各種引流管的觀察、記錄是為醫生提供醫療信息的根據;鼓勵患者術后早期活動是促進胃腸功能恢復的切入點,是疾病康復的最早亮點;造口會陪伴患者下半生,掌握造口護理是患者的必須,掌握好護理和更換造口袋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保障。
本組50例患者術后平均住院時間10.5 d,2例腹部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為4%,肺部感染2例,發生率為4%,無吻合口漏,無死亡病例,經及時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和治療,50例患者均如期康復出院,說明在圍手術期的護理過程中,對老年大腸癌根治術患者給予全面、系統的圍手術期護理,可以預防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快速康復,提高手術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袁燕.65例大腸癌圍手術期護理[J].中國醫藥導刊,2012,14(8):124.
[2]吳惠芳.36例結直腸癌患者圍手術期護理[J].結直腸外科,2012,18(2):139-141.